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平原人物

【百姓故事】花甲老教师,“聊发少年狂”,自学考上研究生

2017-11-29 11:04:14 来源:  作者: 许敏
摘要:从教27年光荣退休,本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,他却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,跨界自学考上中医专业研究生。张善学,就如他的名字,他善于学习,乐于学习,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,也找

从教27年光荣退休,本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,他却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,跨界自学考上中医专业研究生。

1.webp.jpg
张善学,就如他的名字,他善于学习,乐于学习,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,也找到了价值。“知识是我的精神食粮,我要活到老学到老”张善学说。
 
今年65岁的张善学,是前曹镇官道张村人。他有着“多重身份”:前曹镇林庄中学退休教师,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按摩专业研究生,中医针灸推拿医师。
 
大学梦
 
张善学从小勤奋好学,用知识改变命运,这是他的梦想。但实现这个梦想,却是一段很长的曲折路。
 
1972年,张善学自尹屯社办高中毕业后,因故放弃学业、回家务农。1979年6月,张善学参加工作,成为前曹镇林庄中学的一名民办英语教师。
 
“那时,自已的英语水平不高,特别是口语。每天早晨五点,我就收看山东电视台播出的英语节目,边看边学,提高英语口语水平,然后再教给学生。”张善学说。
2.webp.jpg
除业余学习英语,张善学还注重全面发展,学习其他学科知识。1983年,他以德州市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取了齐河师范学校,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。
 
“真正教起书来,才发觉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”,国家恢复高考后,张善学决定重返校园,圆自己年轻时的大学梦。1986年夏天,他报考了山东教育学院函授专科,3年后,又考上了山东大学本科数学专业,实现了“大学梦”。
“充电”归来的张善学,将知识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英语教学上,这一干就是20多年。期间,他独创了“熟词带新词”的教学方法,提高学生们的词汇量。
 
1999年,在全县举办的“英语尖子生”比赛中,张善学带领班内的3个学生参加考试,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,张善学也因此获得“教学能手”优秀称号。
 
研究生梦
 
2006年退休后,闲暇在家的张善学考虑:如何做些有意义的事,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。他萌生学习中医的想法:“当时,就是想在老年养生保健方面有所作为,再就是想为家里的孩子做个榜样。”
 
“人活着要有个奔头,要有梦想、学习进取,”张善学的“知与行是高度一致的”,他说做就做。
 
2009年,他自学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推拿专业,在校学习期间,他又为考研做准备。
3.webp.jpg
年龄大,记忆力衰退;医学术语繁多庞杂,要考研,对张善学来说,难度更大。“考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,既然定了这个目标,就不退缩,就要坚持,九头牛也拉不回地向前进。”张善学说。
 
备战考研,张善学长期住在济南女儿家,每天早晨6点,准时起床学习,然后去上辅导班;中午与很多年轻同学一起,找个凉快的地方吃盒饭,坐在地上打个盹儿;下午接着上课,晚上回到家后一直学到10点。
 
对张善学来说,最大的困难,莫过于记忆中草药学中各种繁琐的药名。他便将中草药按功能分为25大类,每类编成顺口溜,写在巴掌大的本子上随时看。他的成绩越来越好,考研的信心越来越足。
 
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3年夏天,张善学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按摩专业研究生,成为了一名“爷爷级研究生”。
 
从医梦
 
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,张善学“有点激动,也有点伤感”, “努力耕耘就会有收获,收获了更不能忘记耕耘,因为收获是以前,耕耘的是以后”。
 
在校期间,每天张善学早早来到教室,反复研究导师讲授的专业知识,尽可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。经过长期刻苦学习,他将老师的“一针疗法”针灸技术掌握到手。
4.webp.jpg
三年学习,张善学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。2016年,他凭借出色的学业成绩获得研究生毕业证,“这三年,校园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,自己都感觉年轻了很多。”
 
毕业后,张善学在济南历城区洪楼社区服务中心工作,凭借精湛的针灸技术,他讯速赢得很多病人慕名与青睐。一名加拿大女病人,长期腹痛,找到了他。张善学用针灸治疗法,减轻了她的腹痛。这位女病人,对张善学中医技术连连称赞,还被张善学一口流利的英语所折服。
5.webp.jpg
如今,张善学走到哪都随身带着他的针,当起义务医生。去年,张善学在从淄博回济南的客车上,一名乘客突发冠心病昏迷过去,在紧急情况下,张善学了解情况后,为其连扎两针施救,患者五分钟后苏醒过来,挽救了其生命。
 
每逢张善学回到前曹镇老家,有些腰疼腿疼的乡亲们得知他回来后,都前去找他针灸治疗。张善学都热心接待,一一为其免费治疗。
6.webp.jpg
“当初决定学医,就是希望能够做些有意义的事,现在通过所学为大伙做点事,这就是我的最大的追求和快乐。”张善学说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( 作者:平原时讯记者   许敏  特约通讯员 张秀芝)
 

热门推荐
返回顶部